首页 > 资讯 > 时尚业界 > 买不起艺术品的爱好者和工薪阶层如何轻松地成为收藏家 这家电商做到了

买不起艺术品的爱好者和工薪阶层如何轻松地成为收藏家 这家电商做到了

2016-06-15 15:43:00 来源:界面

Artand创始人兼CEO刘强。

让艺术品成为日常消费,或许是艺术品电商的未来。

万能的淘宝,万能的电商。如今人们似乎能够在网上买到任何东西,但艺术品仍然是个例外。跟普通消费品不一样,作为低频率、高消费且信息不对称的品类,艺术品较难走向大众,艺术品电商似乎更是无从谈起。不过,有一家名为Artand的创业公司,却将目标瞄准了这片蓝海。

为了让艺术品更自然地在电商渠道流通,Artand采用了“曲线救国”的方式:从艺术家社区切入艺术电商领域。

据Artand创始人兼CEO刘强介绍,在成立两年多的时间里,Artand最主要的定位,是为艺术家、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提供的免费社交平台。

跟雅昌艺术网等艺术平台仅仅为艺术家建立个人主页的传统模式不一样,Artand着力推动艺术家与收藏家或爱好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艺术家可以快速创建个人主页,录入简历并发表作品之余,还可以对作品设置出售意向及出售价格;而收藏家则可以通过Artand的关联推送或主动关注,接触到自己喜欢的艺术家并直接通过站内信与他们交流,遇到心仪的作品还可以点赞支持。

“人们刻板印象认为艺术家都是清高的,但实际上为无论艺术品通过什么方式展示,艺术家最终目的还是要把更多的作品卖出去。”刘强认为,通过社交的方式能够建立艺术家和收藏夹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从而为交易场景建立基础。

因为跟艺术爱好者互动频繁,Artand渐渐成为了入驻的艺术家每天必打开的社交应用。根据Artand公布的数据,到目前为止Artand总注册用户超过27万,已聚集了3.1万位艺术家,20万件作品,5.2位收藏家,以及近20万艺术爱好者。其中有2238位认证艺术家,相当于半个798所代理艺术家人数的总和。

因此,在电商领域没有直接对标对手的Artand,实际上是跟传统画廊直接竞争,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不少收藏家仍喜欢从各大画廊购买获取艺术品,但这样的方式不但落后低效,买家也要支付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刘强举例,一副售价10000元的画作,其中6000元付给画廊,艺术家只得4000元。但即使这样,画廊也只是勉强度日,因为房租、宣传费用、员工成本等诸多支出往往让其入不敷出,因此国内大多数画廊是不赚钱的。

刘强认为,这些不赚钱的画廊其实可以成为电商渠道上的专业代理商,帮助艺术家接洽打理艺术品交易生意,同时省下线下的巨大支出。

“艺术品电商可以推动艺术品行业快速转型,迎来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交易方式。”刘强说道。

而对刚出道的年轻艺术家来说,也不用挤破头争夺画廊资源,在相对较高的门槛前迟迟不能迈出作品商业化的第一步。

“互联网能够帮助了那些之前很难找到推广机会、或者是没法出名、没法让大家发现的艺术家更轻松自如的展示自己,而且可以便捷的与藏家、爱好者沟通交流,在降低沟通成本的同时促进大家欣赏、学习、探讨艺术。”Artand早期合伙人芦义表示。

在积累了一定的用户和人气之后,Artand今年2月起开始正式切入线上交易,当月成交额达20万,并在3个月内成交了126件作品,平均客单价1624元。Artand中第一位消费额超过50万元的Pro级藏家则在6月第一周诞生。

虽然相对传统艺术界较低的客单价让不少人担心会让艺术家掉价,但刘强认为一个成熟健康的艺术品市场,就应该让许多曾经买不起艺术品的爱好者和工薪阶层更轻松地成为收藏家,对不少草根艺术家也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为了保证交易顺利进行,Artand还引入了中间人保证制度,买家付款的钱先打到Artand的账户里面,当确认收货无误的时候才会把钱打给艺术家。

“我们并不收取佣金,仅对每笔交易收取5%的服务费,用以实现银行转账交易的收支平衡。”刘强表示,Artand未来的盈利模式,是在艺术家交易量上去之后提供包括媒体宣传、作品包装等增值服务。

此外,Artand也在寻求将艺术品IP的价值发扬光大的途径。目前小米手机中的壁纸、锤子科技的坚果手机后壳、创新工场投资企业的旅行箱,以及Uber中国的等车站台等,都已经开始与Artand展开了艺术品IP方面的合作开发。

通过这些合作,刘强希望让艺术品更快走入大众领域,成为日常消费:“中产阶级的崛起将促进消费升级,人们将不仅仅满足于基本需求,而将追求更个性化的品味和生活。”

目前,Artand已获得了由合鲸资本、PPS创始人张洪禹,以及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投资的A轮融资730万元。对于正式进入当代艺术品交易领域的Artand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撤稿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