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时尚业界 > 设计师品牌买手店Triple-Major将结束营业

设计师品牌买手店Triple-Major将结束营业

2017-05-11 11:18:00 来源:时尚头条

近日,在中国买手店欣欣向荣的表象之下,还有一些更加残酷的事实。作为上海乃至中国资历最老的设计师品牌买手店,Triple-Major 5月8日在官方微博上宣布,其上海绍兴路门店将从14日结束营业。

图为Triple-Major的上海店铺

Triple-Major由Ritchie Chan(陈宇祈)于2009年在美国洛杉矶成立,起初是一个创意策划工作室,2010年在北京开设首家品牌集成店,汇集了一系列欧洲小众品牌如Damir Doma, Anntian, Lemaire, Walter Van Beirendonck等。随后,Triple-Major在上海和成都各开设了一家店铺。

图为Triple-Major在微博发布的上海店停业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Triple-Major曾经引领中国买手店的主题陈列风格。它在全国的三家店铺均采用不同主题。北京店铺的主题是传统中药店,2012年开设的上海店铺起初以"墨"为主题,后来则变成一个比较大的集合店空间,而成都店被打造为大熊猫研究所,一时风头无两。

如今Triple-Major上海店的突然关门,令不少业内人士和时尚爱好者措手不及。在买手店发展最繁荣的上海,为什么Triple-Major开始收手了?

从Triple-Major自身来看,或许原因没有那么复杂。根据店铺官方微博的解释,位于上海绍兴路的Triple-Major目前租约到期。买手店往往对地段、选址和周边氛围要求较高,寻找新址需要时间和精力。官方微博也坦言,今后不排除在新空间开店或启动其他项目的可能。

但从当前的业态环境来看,原因又或许没那么简单。

中国时尚买手店经过近10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初成气候。根据RET睿意德2014年发布的《中国买手店研究报告》,中国买手店在2010年后迎来数量的激增。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栋梁、薄荷糯米葱、Triple-Major等独立买手店开始渐渐被大众所熟悉。与连卡佛、I.T、JOYCE、10 Corso Como等连锁型买手制品牌集合店不同,这一批独立买手店通常反映了创始人差异化的审美态度和品味。

例如,栋梁一直以中国设计师为根本理念,近年持续挖掘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新兴中国设计师,令买手店成为设计师平台。薄荷糯米葱代理的品牌虽也以中国设计师为主,但在品牌调性上与栋梁有所区别,在本土成长起来的设计师品牌占比更大。而Triple-Major不同于前者,近年持续引进欧洲小众品牌,CristaSeya、Patrick Erveu、Nina Donis等这些品牌甚至不为业内人熟知。

后来兴起的买手店也大多在两个路线中选其一,或主攻中国设计师品牌,或引入国外品牌。在上海,由时装评论人唐霜创立的The Backroom和由龙霄创立的Alter凹凸概念店也以引进国外品牌为主。可以说,品牌集合店和买手店已经在上海形成较为浓厚的氛围。

从地域上看,上海的确已经成为了买手店最密集、规模最大的区域。有业内零售人士透露,中国买手店集中在华东及华北地区,华南依然偏少。其中华东地区的上海最多,保守估计超过200家,基本分布在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巨鹿路等繁华地段。

但是在最为"欣欣向荣"的上海独立买手店市场,Triple-Major的退出暴露了独立买手店当前的窘境。

与接近饱和的上海买手店市场相对应的,是仍然不够成熟的消费者群体。即便是知名度较高的几家买手店,盈利状况也不那么可观。更多时候,中国独立买手店承担着培养、教育、引领消费者和设计师的责任,市场则放在其次的位置。

2014年Triple-Major创始人Ritchie在时尚头条网对其专访中就曾表示,“我们一般不会针对市场做任何的事情,因为我觉得Triple-Major是以个人风格带动市场。风格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树立的风格旗帜够鲜明,大家自然会跟随你的风格走。如果是根据市场的偏好来做,我们永远都会在市场的后面。从一开始我们就认识得比较清楚,一直选择我们自己喜欢的风格。”

在衡山和集上个月举办的“中国买手潮”论坛中,设计师陈安琪谈到栋梁对中国设计师及消费者扮演的角色,“栋梁CEO Justin一直告诉我一些注意事项,产品到店铺的时候怎样去和前线的销售介绍自己的系列,怎样做presentation,怎样教他们怎么搭配,一方面是教育消费者,一方面是教育我们的团队。他还和我讲了许多生产上的知识。我觉得栋梁在中国设计行业的作用不仅仅是一家店。他们非常希望能够深入的帮助设计师,建立完善的设计体系。”

在目前这个阶段,买手店盈利仍然是个较为困难的目标,但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为了提升竞争力,规模较大的几家中国买手店纷纷将自身改造成为具备行业话语权和综合实力的平台。

由栋梁团队推动建立的Labelhood每一季作为上海时装周的先锋设计师展示平台,正在笼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国际买手的注意力。栋梁也凭借该平台继续巩固、充实自身的中国设计师资源,同时也试图通过建立年轻人粉丝社群的方式为买手店引流。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4月的上海时装周期间,Labelhood官方还建立了名为“Labelhood粉丝小泳池”的粉丝微信群,试图与这批潜在消费者建立更深的联系。

而龙霄的Alter品牌集合店,则同时兼备了showroom职能。龙霄也花费很多精力将中国设计力量输送到国际平台,去年,意大利展会WHITE Milano邀请龙霄策划成立了“WHITEAST”独立单元,邀请包括金翀宇(Jinnnn)、于婉宁( Evening)、高杨(Simon Gao)在内的独立设计师参加展会。

相比之下,Triple-Major渐渐开始处于弱势。旗下代理的欧洲品牌过于小众,又没有太多大动作为其进行推广造势,近年来,这家元老级买手店知名度也大不如前了。更重要的是,当整个时尚行业都开始意识到与消费者进行互动的重要性时,Triple-Major的确推出了电商和社交媒体平台,但显然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多。

中国年轻消费者显然越来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消费者认知程度与买手店之间的差距还需要更长时间去弥合。这不仅需要消费者自身的提高,还需要买手店对数据与市场运营的研究。后起之秀成都买手店Hug在运营中强调了客户数据库的重要性。创始人Jony在“中国买手潮”论坛中表示,“我们会先有客户群体,再根据客户喜好来挑选。要知道这个东西会不会有人买,我们需要庞大的客户数据库。”

在消费升级的热潮中,拥有经济实力的中国消费者的确更多,也更清楚自己的喜好,但同时他们有太多的选择,这是买手店最大的挑战。

有另外的观点认为,中国买手店现状存在泡沫,很多买手店不顾品牌组合和商品组合的科学性,售罄率通常只有20至30%左右,库存压力大,运转效率极低。同时,买手店很多时候与现实市场情况相悖,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使得店铺定位和目标客群之间存在断层。值得关注的是,就连有资本实力雄厚的赫基国际作为合作方的国外买手店10 Corso Como在北京也惨淡收场,关闭了位于北京SKP的店铺。

有分析人士表示,Triple-Major作为曾经第一批出现的买手集合店新锐,如今其在上海的结业也许意味着时装消费已经再次更新,又或是行业的泡沫正逐渐被刺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撤稿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