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HPV疫苗在国内上市到开放线上预约,关于它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这正是因为HPV疫苗对预防子宫颈癌有巨大作用,而宫颈癌是继乳腺癌之后,女性健康的第二大“杀手”。
从国内女性对HPV疫苗的关注度,我们可以发现女性自身健康意识已逐渐觉醒。与此同时,随着移动互联基础设施不断升级及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女性已经开始习惯使用女性健康管理App来记录和掌握自己的健康状态。而国内女性移动生理健康服务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并愈发呈现细分趋势,从仅服务女性生理心理健康,延伸到女性健康管理、两性记录、孕期记录、备孕管理等方方面面。
8月23日,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联合大姨妈App及《健康时报》共同发布2017《中国女性生理健康白皮书》(以下简称为CBNData《白皮书》)。CBNData《白皮书》以大姨妈App平台1.2亿用户为基础,并随机选取其中10万活跃用户的行为数据为样本与阿里巴巴消费数据进行交叉分析,全方位洞察中国女性健康行业发展趋势和消费特征,助力企业商业决策。
CBNData《白皮书》显示,女性对于自身生理健康的关注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其中北京、上海的女性对于自身的生理健康更为重视,同时,低龄化成为了关键词。在女性生理周期方面,女性初潮年龄呈低龄化趋势,2017年女性初潮年龄为12.7周岁;有19.6%的女性存在月经周期不调;有六成女性存在痛经症状。在两性健康方面, 95后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呈低龄化趋势,2017年提前至17.71周岁;有性行为记录的中国女性平均每周1.2次性生活;有超过一半的女性不采取安全措施避孕。在孕婴方面,女性孕期生理症状大部分集中在孕早期,其中年轻孕妇生理不适症状更剧烈。
此外,CBNData《白皮书》还描绘了女性生理健康App的四大用户人群画像:青春美少女、未婚白领、年轻辣妈、大龄熟女。用更细分的服务、更科技化和精细化的产品,女性健康领域移动平台才能把握潜力巨大的未来女性健康市场。
“大姨妈”,熟悉而陌生
女性的生理周期从青春期开始,伴随女性几十年,是女性最重要的一个生理现象。CBNData《白皮书》显示,近年来中国女性初潮低龄化,过半数中国女性遭受痛经困扰。痛经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各种妇科疾病、外界刺激、不良生活习惯及心理情绪,缓解需因人而异。此外,作为女性私处用品,超薄型卫生巾成主流选择;在具有附属功能的卫生巾中,清凉型卫生巾受青睐。
-女性初潮年龄呈低龄化趋势,并受地域纬度和经济水平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的改善,疾病减少等因素,女性的初潮年龄也随之提前。根据CBNData《白皮书》显示,00后的性发育年龄提前至12.7周岁,不过,初潮低龄化不完全等同于性早熟,不必过分担忧;从地域上看,北方地区女性平均初潮年龄晚于南方地区;从经济水平来看,越发达的地区,女生的平均初潮年龄越早,一二线城市女性初潮年龄比三四线城市早0.2周岁。
- 仅19.6%的女性存在月经周期不调,超过六成女性有痛经症状
根据医学界定,女性正常行经期天数为3-7天,一般女性两次生理周期间推迟或提前7天以内都算正常范围。根据CBNData《白皮书》显示,中国女性平均行经期天数为5.8天,有67.5%的女性定义自己经期不调,但实际仅19.6%的女性可被定义为月经周期不调。
而在生理周期中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引发一些生理症状,如痛经、身体酸痛、腹痛等,同时也会影响女性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根据CBNData《白皮书》显示,每10个经期女性中超过6个人记录过自己存在痛经症状,行经第一天的痛经概率高达76%,痛经时长平均持续1.8天。比起无运动习惯的女性,有运动习惯的女性痛经比例减少17.1%。
建议女性们平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少生气、少吃生冷食物,注意保暖,适量运动,这样才能逐渐缓解。
而俗称的“经前综合征”最常发生在行经期前,通常会出现焦躁、易怒,甚至感到情绪低落郁闷的情况。
此外,基于阿里巴巴大数据,CBNData《白皮书》显示行经期前的女性最容易冲动消费,购物欲比行经期上涨12%,而且倾向于买更贵的东西,单笔消费价格比平均水平高出10%以上。
-轻薄0.1cm超长40mm卫生巾为主流,清凉型属新宠
根据CBNData《白皮书》显示,女性卫生用品网络总体消费逐年递增,增长率保持在30-40%左右。从卫生巾喜好来看,轻薄化卫生巾为主流选择,其中0.1cm厚度的卫生巾最为流行。此外,长度>400mm的超长型卫生巾已占整体夜用卫生巾销售额的41.5%,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女性夜间量多易侧漏的困扰。
与此同时,还有6.6%的消费者会选购具有附属功能的卫生巾,其中,清凉卫生巾的购买需求高于其它。目前市场上清凉型卫生巾主要成分为薄荷醇,薄荷醇没有性激素的药理作用,不会影响内分泌,也就不会对月经产生影响,反而可以有效的抑制细菌滋生,保护女性私处健康。
“性”趣使然:及时行乐,及时避
正确的两性知识科普直接关系两性健康。根据CBNData《白皮书》显示,伴随着社会开放度的提高及健康和营养状况的改善,新生代的性成熟时段明显提前,他们更早的接受了“性”体验。与此同时,更开放的性观念也让线上情趣用品销量趋于稳定,其中女性消费者占了四成。在避孕方面,有超过半数女性不采取安全措施避孕,这可能与文化程度、生活环境、信息来源等条件差异有关。
-“性”的初体验年龄提前,越年轻越偏好白天享受性生活
开放的文化氛围使得年轻人更早接触“性”。根据CBNData《白皮书》显示,95后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提前至17.71周岁。相对于有性行为记录的中国女性平均每周1.2次的性生活频率,18-24岁的年轻人属“战斗力”最强;越年轻女性越是偏爱白天享受性生活,其中25-35岁的女性偏好在傍晚以后,而24岁以下女性则更偏好在白天9点-16点期间“啪啪啪”。
-中国线上情趣用品消费中女性占4成,女性情趣用品需求进一步释放
目前成人用品的销售对象依然以男性为主,根据CBNData《白皮书》显示,中国线上情趣用品消费增速放缓,男女消费比例基本稳定在6:4。可见,成人用品已不再是男性的专属购买品。随着社会整体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女性情趣用品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超过一半的女性不采取安全措施避孕,超过半数女性选择使用安全套避孕
根据CBNData《白皮书》显示,超过一半的女性不采取安全措施避孕,很多女性不避孕或者避孕方式不科学,是导致流产人数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在采取避孕措施的女性人群中,超过半数女性选择使用安全套避孕,26%的女性选择体外射精等自然避孕方法;从不同年龄段偏好来看,24岁以下女性更偏好紧急避孕,而30岁以上会倾向于短效避孕。鉴于紧急避孕可能对卵巢功能造成损伤,也会对女性肝肾等代谢系统产生危害,因此,使用安全套和口服短效避孕药才是科学避孕的最佳选择。
“孕”不易,“孕”动力
开放二孩政策后,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积极备孕,以至于中国女性备孕市场呈爆发性增长。根据CBNData《白皮书》显示,近年来,女性购买计生用品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线上消费每年保持70%-80%的增速,其中,排卵检测早孕检测产品占比接近一半。而在孕育生命的280多个日夜,女性孕期生理症状较多,且大部分集中在孕早期,其中18-24岁年轻孕妇生理不适症状更明显。各种麻烦和困扰,需要孕妇做好充分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中国女性备孕市场呈爆发性增长,尤为在意排卵周期
根据CBNData《白皮书》显示,2016年中国女性备孕产品消费市场较2015年增长了近两倍,其中排卵检测是消费者最关心的品类,其销量占了2016年备孕市场细分品类的39%。测定排卵期作用机理是根据卵泡的生长和激素水平的变化,预知排卵期直接影响女性怀孕机会。
四大女性生理健康App用户人群
根据CBNData《白皮书》显示,有记录生理健康习惯的女性更注重购买健康类产品、追求生活品质,把握她们的消费偏好,是把握女性消费市场的制胜点。
-青春美少女:爱美又爱玩,零食不停,运动不息
18-22岁的95后青春美少女群体主要关心经期护理、痛经问题。平日爱打扮爱时尚,同时也是爱电玩游戏;咖啡麦片零食不停口,靠运动来保持好身材,对运动鞋类、香水彩妆、体脂秤等偏好较高。
-未婚白领:注重生活品质,重视养生养颜
未婚白领群体年龄集中在23-30岁,最关注妇科疾病和健康养生话题。工作压力大、经常久坐不运动,对户外运动兴趣缺乏;但她们喜欢购买居家布艺品来装点房间,经常购买传统滋补营养品,保健膳食调理身体。
-年轻辣妈:为孩子教育“投资”,亦注重美容护理
年轻辣妈年龄集中在25-35岁,她们在重视孩子教育成长的同时也不会亏待自己,即便忙于家庭,依旧懂得通过美容化妆展现自身魅力,也懂得为自己购买护理按摩器材享受生活。
-大龄熟女:多为有车一族,喜欢进口产品
35岁以上的熟女人群多为有车一族,喜欢给爱车添置内饰配件;打扮精致,热衷购买高档饰品和围巾帽子;生活惬意小资,爱喝咖啡,闲时点熏香蜡烛,养鲜花,追求高质量产品。
CBNData《白皮书》还显示目前国内主流的生理健康App主要功能为数据记录,资讯信息分享等,女性生理健康App缺乏综合性服务平台,还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和潜力。
目前女性生理健康移动领域主要由工具+社区+电商平台的模式,由记录和预测生理数据为基础,依托社区运营增加用户粘性,围绕用户行为深挖女性需求,并且通过电商平台变现,推出更多合适的产品与服务,未来将加入专业的医生团队为用户提供健康咨询,向着医疗垂直领域。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是基于大数据进行智能化商业研究咨询与整合营销传播的战略数据平台,依托阿里巴巴和第一财经的优势资源,拥有全球最大消费者数据库和中国最大的财经全媒体集群。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以商业数据报告/微报告、数据指数、定制化咨询等为核心产品,输出消费行业的全景分析以及面向企业和消费者的深度数据洞察;同时通过数据可视化、原生内容、活动、视频/直播等形式拓展数据研究的业务边界,丰富数据商业化的应用场景,以数据加媒体的倍增效应,全面提升中国商业世界的运行效率。